昔日毕业生,今日烘焙师

蒋召生:从打工仔到烘焙师

“第一次烤面包时,闻到面包香味的那一瞬间于我而言是不可思议的。老师们认可了我的努力,说我有成为烘焙师的潜力。”海上青焙坊第一届毕业生蒋召生说。蒋召生来自安徽,目前在阳光粮品工作,那儿是上海最有名的面包房之一。

五年前,蒋召生在智行基金会的推荐下加入海上青焙坊。“那时我非常瘦,所以我想如果我能成为一名烘焙师的话,或许就能吃更多好吃的!”在此之前,他在广州中山的一家服装厂工作。之后,他又在江西住了半年,后在河北邯郸找了一份工作,成为一名装修工人。“服装厂的工作非常辛苦,我们每天都要加班。如果没有来到海上青焙坊,我不知道我的生活会是怎样的。我一定不会有梦想。”

尽管蒋召生去过安徽以外的其他许多城市,但他第一次来到上海时,还是非常害怕。“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外国人。”幸好,他的父亲鼓励他要勇敢尝试,而海上青焙坊的生活老师也帮了他很多。“我刚来上海时,生活老师为我准备了所有我需要的东西,甚至包括牙刷。这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坚持留下来。”蒋召生回忆到。

除了需要适应大都市的紧张生活外,蒋召生还需要面对学习烘焙的压力。他在实习时遇到的师傅是业界大佬。为了尽快适应,他不遗余力努力工作。当然,他也发现师徒之间的关系有时候会有些复杂。“如果师傅不喜欢你,他教你的东西就比较少。”幸运的是,师傅对蒋召生很好。“当师傅知道你来自一个NGO时,就会教给你更多知识。海上青焙坊是进入烘焙业的良好平台。”

现在,蒋召生在安福路上的阳光粮品工作。他每周工作六天,从凌晨1点到早晨8点,上夜班。他正渐渐朝着更大的目标努力。他说:“我的长期目标是成为这个行业中的先锋,能在上海,甚至是国外拥有自己的面包房。”

樊春荣:“家庭是我最大的动力”

2年前,樊春荣从陕西宝鸡的一个贫困家庭来到上海。加入海上青焙坊之前,她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烘焙师。当提及海上青焙坊对她的影响时,她说:“可能我会在宝鸡的小餐馆里做一个服务员吧。总之,如果没有海上青焙坊,我不可能离开我的家乡。”

目前,樊春荣在上海的Baker & Spice工作。她的童年并不轻松。与生活在中国大城市中的孩子们不同,由于家中负债累累,无法支付学费,她无法完成学业。她不得不向老师借钱来支付学费。从中学毕业时,她的成绩很好,但由于经济原因,她不得不辍学。

2011年,樊春荣有幸加入了海上青焙坊,那一年,她恰好初中毕业。最初,她加入海上青焙坊的理由非常简单:“如果我离开家,我就不会再给家庭带去负担。我能够承担一部分家庭开支。”从那时起,她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甚至希望存钱在家乡开一家自己的面包房。“我爸爸告诉我,自从我开始在海上青焙坊的培训之后,家中的经济状况就好了很多。”樊春荣自豪地说。

在上海学习烘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于她而言,那是一段苦乐参半的经历。曾经有一次,学生们收到了一份100个法棍的订单,但是顾客对学生们做的法棍并不满意。顾客打来电话投诉,樊春荣觉得非常抱歉。“另一件非常恼人的事情是我不够高,够不到烤箱的最顶层。”樊春荣回忆说。在实习时,她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也偶尔会有问题。他们对外地人有些冷漠。

但是,樊春荣同时也感受到了海上青焙坊大家庭的温暖和在上海生活的快乐。“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去那么远的城市,特别是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我变得越来越勇敢,也开拓了自己的眼界。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甚至学会了如何面试。”从海上青焙坊毕业后,她非常想念自己的同学们。“我无法忘记自己第一次在张老师的课堂上学习制作挞。它们非常美味,做完之后我们都非常有成就感。”

现在,樊春荣每天从早晨8点工作到下午4点半。她的师傅Dan说英语,而樊春荣偶尔会在师傅和其他员工之间担当翻译。她最大的动力就是她的家庭。“我想改变家庭的命运。等我的弟弟妹妹们长大之后,我希望他们能在我的面包房里工作。”

张帅:“我能去法国啦!”

张帅来自河南驻马店,现在,他将有机会前往法国学习一年。2012年11月起,他在上海法语联盟的资助下开始学习法语,之后,将前往法国学习烘焙。“如果法国之行可以成真,那么我将是家里第一个出国学习的人。”张帅自豪地说。

2011年,在智行基金会的推荐下,张帅加入了海上青焙坊。当时,智行基金会在核实所有受资助学生的学习状态。当他们了解到张帅不想再继续念书时,就将海上青焙坊推荐给了他。“一开始我还以为海上青焙坊是一个工厂。智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把海上青焙坊的招生简章给了我,告诉我可以在那里学习技能并找到工作。”那次机会成为了张帅的人生转折点。自此,他开始了为期一年的烘焙培训。

在海上青焙坊,张帅不仅要上烘焙课,还要在上海明天广场JW万豪酒店实习——那是上海的一家五星级宾馆。在张帅看来,海上青焙坊更像是一个速成班。“一般而言,如果你想学烘焙,你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去烘焙学校,要么在面包房工作。在学校里,他们只会教你理论知识,而在面包房,工作负担则非常重。但在海上青焙坊,你可以同时工作和学习。海上青焙坊所教授的那些技能是非常实用的。你能非常方便地将它们运用到实习中。”

不过,实习最初与张帅所想象的并不一样。张帅来自于河南的一座小城,在他看来,上海是一座拥挤的大都市,物价很高。刚开始实习时,他对周围的环境、工作和同事都不熟悉。他甚至不敢开口说话。但幸运的是,他在万豪酒店的师傅都非常和蔼可亲,教了他很多东西。与此同时,有了在海上青焙坊学习的基础知识,他能很快地适应万豪酒店的工作节奏。“与来自其他机构的学生相比,海上青焙坊的学生拥有更好的技术。”张帅回忆道,“毕业后,我曾回烘焙中心看过。当我再次看到我的桌子时,我特别希望自己能再在那里做自己的面包。”

现在,张帅在万豪酒店工作,每天从早晨7点工作到下午4点(或是从上午8点工作到下午5点。)做法棍是他一天工作的开始。回想当年,张帅还记得自己的家人反对他做这份工作,因为他们希望他和家中的其他人一样去开拖拉机。但最近一次他回家时,他带去了自己做的面包,家人们都非常喜欢吃。现在,他们都认同了他最初的选择,对他能在五星级酒店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另一件让张帅在家乡的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事情是他即将前往法国学习。其实,当得知自己获得这个机会的时候,张帅非常惊讶,因为机会所有人都申请了这个宝贵的机会。“法国是烘焙世界的中心。我希望能在那里学习传统的法式烘焙,提高水平,同时也结识更多的人。在那之后,我将回到海上青焙坊,做3年的老师。”

周海洲:在海上青焙坊的苦与乐

“当我第一次听说海上青焙坊的时候,我还以为那儿是做馒头的。”说这些时,周海洲笑了。2011年,这个23岁的来自河南驻马店的年轻人加入了海上青焙坊。

加入海上青焙坊之前,周海洲是一个高中生。“年轻的时候我特别调皮,家里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坏孩子。”在家中,周海洲还有一个正在上大学的弟弟。由于家里无法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周海洲决定到海上青焙坊来学习,减轻家里的负担。吸引他加入海上青焙坊的最大原因之一是上海。在他的观念中,上海是一个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地方。“来上海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生日聚会。小时候,妈妈会给我一个鸡蛋来庆祝生日。在我们家乡也没什么面包房。”

不过,在上海生活的经历是喜忧参半的。“在烘焙业工作并不轻松。”周海洲回忆说。实习伊始,每当他想尝试新的东西时,总会遇到很多困难。不过他并不是一个会轻言放弃的人。“你可以观察师傅们是如何做面包的。那是另一种学习新知识的方式。”他还很喜欢听搅面机的声音,“你可以根据声音判断出面揉的好不好。”

毕业后,周海洲留在了半岛酒店工作,和同事们一起从早晨8点工作到下午5点。与同龄人相比,他的工作更稳定,对此他很感激。“等我老了,我依然可以留在这个行业,并且我知道这个行业的前景非常好。”现在,他的目标是能前往法国,在烘焙世界的中心学习。

王会萍:“实习是一段令人感动的经历”

现年20岁的王会萍来自安徽阜阳,目前在安福路上的阳光粮品工作。或许你很难想象,在成为一名烘焙师之前,她在上海松江的一家电器厂工作。“那时我们每天要从早晨7点工作到晚上9点,工资又非常低。那时我经常想家。”从工人到烘焙师——这种巨大的变化时海上青焙坊带给她的。

王会萍12岁时,她的父亲不幸去世。其后,她的母亲不得不独自一人将她和她的三个姐姐、一个弟弟抚养长大,生活颇为艰辛。幸运的是,在香港注册的公益组织智行基金会一路来帮了她很多。从中学毕业几年后,智行基金会向王会萍推荐了海上青焙坊,告诉她可以在那里学习一门宝贵的技术,甚至有机会出国深造。“尽管当时我完全不知道什么是烘焙,但我知道这是一份好工作,收入相对较高。”因此,王会萍决定加入海上青焙坊。

在王会萍看来,海上青焙坊的生活是一段快乐的经历。虽然她之前曾在上海的一家工厂里工作过,但她第一次去东方明珠还是在2011年,和海上青焙坊的同班同学们一起。印象中,在海上青焙坊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做法棍。“我记得那是一个餐厅的订单。完成作品后,我们就开始比谁做的法棍最好。”与此同时,她还在半岛酒店实习。“在那里实习非常开心,也非常令人感动。又一次我感冒了,我的师傅Lisa就带我去了医务室,尽管她当时非常忙。我的香港师傅对我也非常好。轮到我去搬原料的时候,其他人都会来帮助我。”由于毕业后再也没能见到其他的同学,她现在非常想念他们。

现在,王会萍的愿望就是在两年内提升自己的技术。“我希望能回到酒店工作。我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名大厨,或是一名经理。”怀揣着这份梦想,王会萍非常清楚坚持和责任的重要性。“有时候工作时我会觉得非常累,但是我认为我已经花了一年时间学习烘焙了,就应该坚持下去。”

刘小东:“感谢海上青焙坊让我能重回学生时代。”

“在海上青焙坊最开心的事情就是我仿佛又找回了在学校的感觉。尽管我无法去大学学习,但是在海上青焙坊,我们有一群负责的老师和高级的设备。我们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共同面对困难。”海上青焙坊的第二届毕业生刘小东说。

刘小东来自甘肃天水的一个贫困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和两个姐姐全都由叔叔抚养长大。由于家中无法负担所有孩子的学费,从中学毕业后,刘小东就离开了家乡。“其实我是一个很乐观的人,我的成长经历和其他孩子并没什么不同。”提及自己的童年时,刘小东微笑着说道。

由于很早就辍学了,刘小东就去了北京一家穆斯林餐厅打工,养家糊口。“第一个月我挣了750元,第二个月挣到了800元。那两个月我都没花什么钱,因为我根本没有休息的时间。”刘小东回忆说。如果没有马大夫基金会的推荐,或许刘小东的人生永远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马大夫基金会是一家公益机构,它主要帮助中国贫困地区的孤儿。马大夫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向刘小东介绍了海上青焙坊,在那之后,他就决定加入这个组织,一边学习技能,一边帮助家里人。

刘小东评价说:“对于刚刚开始烘焙生涯的人来说,海上青焙坊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他在海上青焙坊最快乐的回忆就是第一次成功地烤出法棍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非常困难,但最后,我终于做到了!成为一名成功的烘焙师取决于你的技术,你工作的时长和你的灵感。我用了近半年时间的努力,才终于能烤出好吃的法棍。在实习的时候,我学会了如何在短时间内烤出400千克的法棍。”刘小东回忆道。实习的时候,他也交到了不少朋友。“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非常感谢海上青焙坊能给我提供这个机会,让我能不遗余力学习烘焙。”

现在,刘小东在嘉里酒店工作。由于他的天赋和努力,在去年一年内,他已两次升职。他的长期目标就是在家乡的超市里开一个自己的面包专柜,并扩大它的规模。

“可以说,海上青焙坊改变了我的命运。他拓宽了我的视野。”刘小东说。